|
|
|

党风廉政建设

徐特立:每一时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

发布时间:2025-04-01    |   来源: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   |   浏览量:

徐特立(1877 - 1968),湖南长沙人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、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。"延安五老"之一。

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,他的被子是用旧棉衣上拆下的棉花和土布做的,衣服、帽子都穿戴了多年,短了、破了,就拿布补上再穿。要给他换新的棉衣,他总是拒绝:“农民一件棉衣要穿十几年,甚至一代传一代,我这件还可以再穿几年。"他对家人说:“生活上的简朴,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,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,锻炼人的革命意志,培养人的高贵品质,更加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思想。"

1949年底,徐特立让儿媳把夫人和孙女接到北京团聚。他住的地方不大,也比较陈旧,有的地板已经腐坏。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向中央办公厅申请换一下,中央办公厅也认为应该更换,但他坚决不同意,认为把坏了的地方修一修还可以住。

1952年,中央决定给徐特立盖几间房子,以便接待来访群众、保存图书资料。徐特立得知后一再反对,他说:"现在人民生活还有不少困难,我怎能为自己盖房子,花费人民的钱财呢?还是等将来生产、建设搞好了,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说吧!"后来,由于实在住不下,根据实际需要,有关部门坚持盖了几间房,但费用根据徐特立的原则缩减为原计划的一半。即便这样,徐特立还总说钱花多了,尤其多次批评窗帘布的使用,他说,窗帘能挡住光线就行,干嘛要用这么好的东西做。当年我们在延安就没有窗帘,不是照样干革命嘛!可不能丢了好传统。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。

徐特立自持严谨,慎微慎独。平日里,他与工作人员同吃同住,没有半点特殊。他从不请客送礼,更不以公为名作"慷慨"之举。他在长沙八路军办事处负责的两年时间里,总共只开支过五元酒席费,花在了请法国记者的宴会上。新中国成立后,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不久,徐特立收到人大代表补助费,他当即将钱退回,并让秘书回信:"我每月有薪金。人民代表应该为人民办事,不能增加人民的负担。以后不要再给我寄这批款了。"

徐特立一生以革命事业为重,也要求子女不要过多地想自己,而要多为社会做事。1953年9月,在给女儿徐静涵的一封信里,徐特立写道,“我希望你们每一日每一时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"。他叮嘱晚辈们不要搞特殊,要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,“ 一不要有特殊思想;二不要有优越感;三不要脱离群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