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
科学研究

关于开展2026年度贵州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

发布时间:2025-08-07   |   浏览量:

各部门、各学院:

2026年度贵州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已开始,现将我校可以申报的项目以及具体要求如下:

一、项目类型及申报要求

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坚持“重示范、强基础、补短板”的工作方针,以项目方式实施,我校教职员工可以申报:“科普社区益民工程”、“科普能力提升工程”、“科普示范创新工程”三类项目。

(一)科普社区益民工程

核心目标:提升社区居民(重点是城镇劳动者、老年人、青少年)的科学素质,倡导科学、文明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促进和谐社区建设。

资助对象:社区、科协所属科技社团、科普场馆、各级科协等。

资助数量:计划实施40-60个项目。

资助资金:每个项目10-20万元。

重点绩效指标:

1. 实现科普有效覆盖:实施区域建设社区科普驿站(或社区微科普馆、科普活动室)等科普阵地不少于1个,开展主题科普活动15场以上,惠及居民2000人次以上,“一老一小”参与率达50%以上。

2. 开展科普专项行动:联合相关单位或科技社团开展健康卫生、食品安全、防灾减灾等专题讲座、培训10次以上;每季度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不少于2场;惠及居民2000人次以上。

3. 推进智慧生活普及:开展智能设备使用培训10场以上,实施区域居民基础数字技能掌握率达70%以上,实施区域防诈骗宣传覆盖率达90%以上。

(二)科普能力提升工程

核心目标:提升项目实施单位自身的科普内容开发、活动策划组织、传播推广、资源整合等核心能力。

资助对象:学校、企(事)业科协、科研院所、科协所属科技社团、科普教育基地、科普场馆,各级科协组织及具备科普职能的机构。

资助数量:计划实施20-30个项目。

资助资金:每个项目20-30万元。

重点绩效指标:

1. 人才队伍建设‌:根据新时代需要,着眼科普综合能力提升,培训基层科普志愿者(或科普信息员)200人以上,组建流动科普服务队或民族科普工作队;开展科普活动20场以上,服务乡村或社区5个以上。

2. 设施设备升级‌:为乡村、社区、基层科协、科技社团等配备/更新VR、数字展板等科普设备,实现设施优化升级,促进科普服务效能提升,实施区域受众增长50%以上。

3. 信息化平台建设‌:搭建微科普云或科普宣传平台,集聚科普图文、音视频等优质科普资源,实行分类服务和精准推送,点击总量不少于1万次。

4. 科普品牌打造:构建专业科普内容体系,建立用户共创生态,建成特色科普活动品牌1个,参与公众对品牌认可度达80%以上。

(三)科普示范创新工程

核心目标:支持探索科普新理念、新内容、新形式、新机制、新业态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科普创新示范模式和优秀案例。

资助对象: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示范意愿的各类机构(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科协所属科技社团、社会组织、科普场馆、基层科协等)。

资助数量:计划实施5-10个项目。

资助资金:每个项目20-30万元。

重点绩效指标:

1. 特色科普资源创作与传播:创作本土化、有地域特色的原创科普作品20项(短视频、AR等形式)以上,传播触达20万人次以上。

2. 数字化与智能化科普应用:应用人工智能、数字地图等技术开发智能化科普产品,线上平台使用量达10万人次以上,或线下场景服务量1万人次以上。

3. 实现多元协作与跨界融合:联动科技小院、贵州省博士创新站、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科普活动20场以上,在实施区域组织1次以上主题青少年科创科普赛事。

二、申报时间与流程

学校推荐申报的项目:每一个子项只能推荐1个参与省科协评审,推荐申报的项目总数为3项。因此,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推荐。

申报时间:2025年8月22日(星期五)前,逾期不予受理。

申报流程:申报人于8月22日前将申报书(附件2)、项目推荐汇总表(附件3)及其他申报辅助材料,以部门的形式(一式一份)提交到科研处,电子申报书及相关材料发送到邮箱,电子版与纸质版保持一致。

附件:

1.项目申报说明

2.贵州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书

3.项目推荐汇总表

4.关于开展2026年贵州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通知